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专家齐聚为缓控释肥普及推广指路

2009-04-28来源:红薯信息网
核心摘要:  目前正在示范推广的缓控释肥料尚未脱掉“贵族肥料”的外衣,由于技术工艺不完善、生产成本偏高等原因,还难以在大田作物上普及。

  目前正在示范推广的缓控释肥料尚未脱掉“贵族肥料”的外衣,由于技术工艺不完善、生产成本偏高等原因,还难以在大田作物上普及。如何使缓控释肥成为“大众肥料”,是摆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这是记者从9月25~26日在济南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上得到的信息。

  与会专家指出,化肥利用率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大以及农业劳动投入减少等因素让缓控释肥成为中国肥料创新的重要方向。2009年,世界缓控释肥消费总量超过200万吨,中国消费量突破60万吨,拥有产能约250万吨,接近世界的1/3。但这与我国每年5300万吨的化肥消费总量相比微乎其微。

  目前国内缓控释肥技术还未完善,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生产成本比传统复合肥要高出不少。因此,在我国,缓控释肥目前只是应用在经济价值较高的园艺作物及经济作物上,在大田作物上还只停留在实验示范阶段。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高级农艺师崔勇表示,缓控释肥产业化的逐渐成熟为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但必须解决产品工艺复杂、市场管理混乱、科学施用技术研究滞后等难题。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加强配套技术研究与展示,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引导,及加强法规、标准制定和市场监管,推动缓控释肥进一步向大田推广。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金继运认为,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科学应用需要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因此,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研制出真正符合“简化、高效、环保和面向大田”要求的缓控释肥料。他强调,缓控释肥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用、科学施用,在研究中要明确其高效利用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并在推广中将缓控释肥的特性和高效施用条件讲授给农民,以达到“简化、高效、环保”的目标。

  与会专家特别强调,我国缓控释肥走向大田任重而道远,需要科研、生产、宣传推广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的缓控肥生产技术体系。

  会议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工报社、山东省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平阴县人民政府主办。

(责任编辑:中国红薯网)
下一篇:

菜价高企促使中国“菜篮子工程”再发力

上一篇:

河南民权县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