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浙江虾峙建"海上渔民创作基地"

2010-05-06来源:红薯信息网
核心摘要:  “有了这些设备,以后可以把阿拉海上生活记录下来,真是好足嘞。”7月26日上午,普陀区虾峙镇将数万元的摄影DV和照相机、渔民日记

  “有了这些设备,以后可以把阿拉海上生活记录下来,真是好足嘞。”7月26日上午,普陀区虾峙镇将数万元的摄影DV和照相机、渔民日记手册送到了停靠在黄石码头的浙普渔21135号和浙普渔21056号渔船上。青年渔民陈艇接过这些摄影装备时很开心:8月初他将出海拖虾,届时他将利用这批摄影摄像设备,拍下海上生活的场景,拢洋后发表到自己的博客中。

  为使社会和大众深入了解海上渔业生产和渔民生存状态,使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海上渔民生产生活,今年7月,虾峙镇团委率先在部分近海船只物色青年渔民组建船头摄影摄像小组,建立了“海上渔民创作基地”。

  据介绍,目前虾峙镇拥有各类近外海、远洋渔船及渔业辅助船只共477艘,全镇下海捕捞渔民5065人,其中国内捕捞渔民2240人,远洋2825人。今年上半年该镇实现渔业产量2.39万吨,同比增长8.64%;渔业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2.29%。

  “作为一个渔业重镇,虾峙渔文化富有特色。”今年45岁的虾峙渔民乐茂叶已有近30年的出海捕捞经历,对舟山渔业的发展如数家珍。“普通灯光围网作业方式的出现已经有30多年,以前每年的秋汛从事生产。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常年都可进行深水灯围作业且作业渔场大幅度向外延伸。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富有舟山特色的捕捞方式正在逐渐消亡。”

  乐茂叶告诉记者,如以往需要喊着渔工号子作业的场景等,甚至带有一定渔家特色和文化韵味的普通灯围等作业方式,都没能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一些较为常见的渔业作业方式,在若干年以后,可能就是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让渔民兄弟自己把这些记录下来,非常有意义,对后代子孙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介绍,目前首期已有20名渔民成为虾峙海上创作基地的成员之一,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他们将积极参与各类创作活动,记录最真实的海上作业情景,并及时抓取海上活动的精彩瞬间。通过他们记录下的海上渔民生活经历,经过整理后,将作为虾峙镇珍贵的资料保存。

  虾峙镇团委书记孙磊告诉记者,建立海上渔民影像记录队伍后,政府还将鼓励有条件的渔民写手撰写渔民日记,开渔民博客,图文并茂地将神秘的海上作业场景展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据悉,虾峙的“海上渔民创作基地”以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从近海船只,推广到远洋鱿钓作业和其他生产作业船只上。

(责任编辑:中国红薯网)
下一篇:

菜价高企促使中国“菜篮子工程”再发力

上一篇:

花卉种球产品等级标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