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采购积极 后期国内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2009-04-16来源:红薯信息网
核心摘要: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尽管对玉米市场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玉米价格仍然持续强势运行。连续三次的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火爆,成交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尽管对玉米市场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玉米价格仍然持续强势运行。连续三次的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火爆,成交率几乎100%;前期传言的进口消息成为现实,市场现货价格几乎并未受到影响。市场监测显示,截止到4月30日,全国产区玉米磅秤收购均价为1819.34元/吨,周比上涨2.73元/吨,较月初上涨37.27元/吨;全国产区玉米磅秤出库均价为1832.62元/吨,周比上涨7.44元/吨,较月初上涨44.73元/吨。

  原因剖析

  上年减产预期利多玉米市场

  尽管对2009年的玉米减产幅度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减产却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相关部门预计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290万吨。吉粮集团预测今年玉米产量1.505亿吨,减产幅度9.3%。美国农业部预计我国09年玉米产量1.55亿吨,减产1090万吨。去年12国家出台了玉米收购政策,收购各方的采购节奏总体平稳,减产因素并体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贸易商补库及农民惜售,国内玉米供需偏紧的格局逐渐体现出来。市场对去年玉米减产造成的供应缺口担忧心理增强,刺激了市场看涨心态。

  低温推迟春播影响市场心理

  去冬今春“冬来早、春来迟”,入冬提前了20天左右,大地回春比常年晚了10天左右。4月中下旬本是东北玉米春播的时期,但今年偏低的气温使得东北各地春播延后。据悉今年东北春播大都会在五一之后进行,较往年延迟15天左右,部分农民或会选择种植早熟玉米,可能会对新年度的玉米产量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极有可能导致秋天霜冻灾害威胁。如果遭遇早霜天气,就会导致玉米含水量高,千粒重轻,影响玉米质量。

  产区农户售粮惜售心理未减

  自去年新玉米上市以来,产区农户售粮惜售心理较强。春节过后,市场曾担心东北潮粮对市场形成打压,但这样的局面并未出现。东北现货市场售粮高峰已经过去,农户潮粮出售基本告一段落,很多农户开始着手晾晒玉米,以备后期出售干粮。目前华北黄淮收购量继续缩减,接近底部;而东北地区农民依旧严重惜售,手中的玉米存量比例平均在45%左右,基本持平于往年,估计未来也不会匆忙售粮,市场曾预计的上市高峰已很难出现。

  采购积极市场供应仍显偏紧

  从近期拍卖成交情况来看,可见市场刚性需求存在,并且凸显供应略微偏紧的事实。伴随东北主产区因气温偏低而延迟播种的状况,更多市场人士担忧后续玉米供应状况紧张。前期除了南方获得补贴的饲料企业积极采购之外,一度认为5月份价格回落、本地货源充足的华北企业,也开始加大采购力度。而东北企业深知在本地继续敞开收购所能聚集的货源量有限,部分企业也通过拍卖批量购买粮源。国家为稳定市场,虽然提前启动了东北临储玉米拍卖,但销售的数量在市场强大的购买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临储玉米市场调控难度增加

  自2009年7月21日开始,国家面向东北拍卖临储玉米,加上4月份开始的三次拍卖,目前合计拍卖成交总量达1540.51万吨;自09年9月15日跨省移库玉米开始拍卖,截至目前拍卖成交总量达到463.8万吨;2009年至今国家定向销售了637万吨,支援西南灾区58万吨,如果按照2008年的临储收购总量3600万吨进行计算的话,目前临储玉米剩余总量仅为900.69万吨。有市场人士称这其中有近400万吨为跨省移库玉米,所以目前东北地区临储玉米的剩余量仅在500万吨左右。更需关注的是,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基本没有收购到2009年新产东北玉米,后期临储玉米对市场的调控难度将会增加。

  后市预判

  虽然东北临储玉米拍卖仍在继续,但市场对后期国内玉米供应趋紧的预期仍在加大,玉米价格看涨氛围仍然较高。国家相关部门最新公布的周度市场趋势指数 为54.5,周比提高1.0,较去年同期提高1.7。随着国家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短期供需紧张的压力将会缓解,贸易企业心态也将会趋向理性;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国储玉米库存量有限,尤其今年东北国储玉米收购量较少,加之需求逐步回暖,企业采购积极,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易涨难跌的格局很难改变。

(责任编辑:中国红薯网)
下一篇:

菜价高企促使中国“菜篮子工程”再发力

上一篇:

珠海市确保南海休渔期供澳水产品数量质量稳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