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陈锡文:农村社会变迁亟须理论和实践的回应

2010-04-15来源:红薯信息网
核心摘要: 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必然结果。我以为31年来农村改革重点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二是培育了市场机制,促进了农产品和农村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三是实施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这三件大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调整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确立了新的经济社会秩序,从而引发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交汇、交融与交变。31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主要表现在这种交汇、交融与交变上。其一,是产业之“交”。受市场机制作用,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农业从原来的种养业向现代农业体系演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高,现代农业跨越了“初级产业”、“吃饭产业”的狭隘范畴,与其他经济部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其二,是职业之“交”。2亿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主要劳动力非农化,农村非农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职业分工不再界限分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城乡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三,是城乡之“交”。社会流动日趋频繁,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逐步松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有了实质性进展,城乡统筹和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需求的依存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新兴社会生产力、现代工业、现代经营方式的依存度,都在迅速增强,城乡互促共进不断深化。其四,是文化之“交”。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逐渐由泾渭分明走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其中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和扩张更为显著,一些优秀传统乡村文化也在传承和发展中影响、融入城市文化,传统乡村文化正在激变的时代大潮中得以改造、提升,农民和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某些方面逐步呈现出趋同的态势。

  31年来农村社会的变迁,是前无古人的制度变迁,是农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整体演进。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可以预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农村社会仍将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格局之中。在这种内涵和外延的结构性裂变、整合、重组中,既存在诸多发展的机遇、变革的空间,也伴随着重构、失范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风险,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比如农业在资源环境趋紧的双重约束下如何稳定增产增效;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在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得到更有效的巩固;农村的优质资源单向道流向城市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世代靠血缘实现社会保障的传统范式被打破后,如何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如何冲破二元文化的影响;农村的总体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等等。总之,农村社会的急剧变迁,对于农村新制度的生成、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准确把握、积极引导好这种全方位的演进,建立起高效务实的动力机制和有序规范的平衡机制,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尽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不断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

  面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的现实,近年来,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许多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开展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刘奇同志的又一新著《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就是这些成果的重要结晶之一。该书从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农民、政府、土地、城乡统筹、农村改革、农村金融、新农村建设、粮食安全、民政改革及科学发展等许多方面较为辩证地、客观地剖析“三农”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凭借作者长期从事“三农”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丰富积累,书中所提的许多观点、建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既有鲜明的理论独创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对于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秉承了刘奇同志大气行文、语言鲜活、笔触生动、事例丰富的一贯风格,读起来不仅流畅自然、如饮甘醇,而且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相信对各方面读者加深对农村社会变迁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认识,都会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中国红薯网)
下一篇:

菜价高企促使中国“菜篮子工程”再发力

上一篇:

合肥蔬菜价格明显涨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