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良种选育缓慢,谁之过?

2009-04-15来源:红薯信息网
核心摘要:  “我们嗷嗷待哺等待好品种,但是新品种出现得太—慢—了!”北京农科玉育种公司李生有拖长声音强调“太慢”两个字,表达自己的焦虑

  “我们嗷嗷待哺等待好品种,但是新品种出现得太—慢—了!”北京农科玉育种公司李生有拖长声音强调“太慢”两个字,表达自己的焦虑,“两手空空怎么和国外企业抢市场。”

  在6月4日召开的主要农作物DH(双单倍体)工程化育种研究与利用联合体建设座谈会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育种创新上的巨大差距再次成为业内人士不得不说之痛。“国外种子公司一年推出几十个新品,国内公司几年才出一个。”北京金色农华总裁李绍明称,“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得有30年。”

  几十倍的速度差,让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种几乎淹没在进口种的冲击下。

  目前,我国科研育种大多采用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一个人在‘种海’里一粒一粒地翻检观察选择,从资源搜集到选系、配组合,育种者都是从头干到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认为,“小而散,各立山头,单兵作战”是我国现有育种的组织模式,也是我国育种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据我了解,美国的第三大玉米种子公司去年就全面停止了传统育种,改用DH育种。”李绍明说,他们很少对外宣传,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国外新品种培育速度很快,原因在于DH育种利用诱导系诱导(或花药离体培养等手段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染色体组加倍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传统育种十几代才能筛选出稳定遗传的种子,双单倍体育种几代就能做到。”赵久然称,一个是在沙里淘金,另一个则是在金矿里淘金。

  “继续使用别人淘汰的技术,我们只会越落越远,而使用DH育种,我们打算用5年时间把与国外的差距缩短到10年以内。”李绍明介绍,金色农华2004年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就DH育种技术进行合作。随后,在北京市科委的撮合下,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主要科研机构,包括种业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在内的工程化育种研究与利用联合体成形。

  “与其互相封闭隔离,让外国种子占领市场,不如互通有无,握成一个拳头,抢回丧失掉的市场份额。”李生有说。

(责任编辑:中国红薯网)
下一篇:

菜价高企促使中国“菜篮子工程”再发力

上一篇:

创新培训方式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