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甘薯育种专家李绪志

2010-09-17来源:中国红薯网
核心摘要:在8月19至20日举行的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创立20周年庆典活动中,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第一次评出特别奖,获得这一殊荣的,是一名年近八旬的
在8月19至20日举行的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创立20周年庆典活动中,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第一次评出特别奖,获得这一殊荣的,是一名年近八旬的老翁,他,就是人称“番薯伯”的李绪志。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李绪志一直从事甘薯育种的工作,40多年如一日,他培育的“普薯”系列优质甘薯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创造的经济效益达800亿元,其中仅“普薯6号”推广面积就达40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400亿元。作为潮汕地区甘薯育种工作奠基人,李绪志选育的优质甘薯品种养活了千千万万潮汕人,为潮汕人民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李绪志的育薯之路

  李绪志的一生,共培育出“普薯”系列17个优质品种,其中,“普薯6号”选育成功对潮汕地区乃至全国甘薯生产的贡献最为突出。

  “普薯6号”于1969年秋成功选育,但它的故事,还得从1958年说起。

  1958年10月,普宁农科所成立,刚刚从潮安农校毕业的李绪志就被安排到所里工作,第二年,他走上甘薯育种的道路。

  这是一条从无到有、崎岖不平的路。那时候,从事农业科研的条件非常艰苦,所里人手少,甘薯育种工作基本上是由李绪志一人负责,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起初,李绪志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育种目标,只是以几亩试验田为阵地,广泛收集农家甘薯品种,全面了解各个品种的特征和性状,鉴定出一些较好的品种让农民推广种植。后来,随着农业生产形势和作物生产布局的发展变化,农民对甘薯良种的需求非常迫切,原有的农家品种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李绪志大胆提出构想:走普薯品牌育种之路,以“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为育种方向和目标。这一构想得到了当时有关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很快成为普宁农科所早期育薯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李绪志踏踏实实地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有人说,李绪志是一头牛,不论寒冬酷暑,他长年累月,终日把自己扔在试验田里,紧握手里的锄头,默默地辛勤耕耘,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在4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他几乎从来不曾有过节假日。就算是在1960年结婚的时候,新婚第一天,他也还不忘到试验田里干活,有人开玩笑说,他的新娘仔还不如甘薯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历多次的失败,李绪志不断总结,不断改良,终于在1961年选育出普薯1号、2号、3号等新品种。虽然普薯1号、2号产量高,但是结薯性状较差,杂根多,适应性不广,不利于大范围推广。普薯3号是以优质农家种“乌骨企”为母本自然杂交选出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适应性广,很快在普宁以及潮汕地区得到推广,福建、山东等省也闻名前来引种,种植面积较大。

  1964至1966年,普薯4号、5号相继育成。尽管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尽管在试验田里受了多少风吹日晒雨淋,然而,新育成的品种却比预期的品质相差很远,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绪志不仅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激发起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普薯6号的选育工作中去。

  就在李绪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文革”期间,普宁农科所原有10多位干部职工,最低潮的时候,仅有李绪志及另外一位同事仍留在岗位上坚持育种研究工作。曾经有人把李绪志拉去参加运动,眼看在那个狂热的年代中,许多人做的都是些捏造事实、造谣中伤的事,本来就一心扑在农业科研上、对政治运动没什么兴趣的李绪志,更加觉得非常反感。生性忠厚的他,不久就以试验田工作忙为由,回到了自己心爱的育种岗位上,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1967年秋,又一个新品种被李绪志初步选育出来。表面上看来,这个新品种产出的薯块个体大、外形美观,产量也很高,可惜的是,这个新品种的品质较为低下,晒干率只有15%.尽管有一位上级领导视察新品种时觉得非常满意,想把这个品种定为“普薯6号”,但是,凭着高度的科学精神和对广大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倔强的李绪志坚决不同意,他把这个品种称为“普薯0号”,意思就是把它给“枪毙”掉……

  “普薯0号”的失败让李绪志再一次承受了巨大的打击,然而,这并不能打垮他的信心和决心,他又继续投入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中去。经过失败之后,李绪志在选育新品种之前,更加注重对品质的研究和探索。

  在那段时期,李绪志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他深入研读了孟德尔、摩尔根的基因论和国内外甘薯育种的研究成果,并对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育薯理论:选用新育成的良种做杂交样本,优良性状起点高,遗传基础丰富,杂交后可能比较容易选育出良种。

  根据这一理论,他从选配杂交亲本着手,对手头100多个甘薯品种进行分析比较、组合筛选。最后,他选中了普薯3号与其他多个品种进行有性人工杂交试验。

  普薯3号的优点是产量较高、质量较好,而且适应性广、四季可种,但却存在藤脆薯少的缺点。李绪志把普薯3号与老农家种“新竹头”、“韭菜种”进行杂交,这两个品种一个产量中等、品质优良、结薯较多,另一个产量中上、质量较优,进行杂交能取长补短,有利于育出优质新品种。

  新薯种的孕育,从播种开始。李绪志把珍藏的不同品种的种子全找出来,大约有六七千粒。每一粒种子,他都细心地用剪刀轻轻剪破壳,小心翼翼地一粒粒播到试验田里,再均匀地喷洒清水,确保每粒种籽落地后都能充分吸水、整齐生长。

  到了实生苗发育期,李绪志更是没日没夜地呆在试验田里。他采用分期多次的方法,认真考察不同品种的薯苗地上和地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运用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选择和淘汰。2月中下旬播种的实生苗,到5月中旬就可进行插植,插植前要淘汰大量的实生苗,即把标心苗、白化苗、畸形丛生苗,以及早花、叶片薄、分枝少、茸毛多的实生苗淘汰掉,选留生势强、分枝多且均匀整齐、叶片厚而有光泽的实生苗。在移植时,还要再次把那些主根弯曲而短、硬直而小、杂根多且粗的实生苗淘汰,选择主根长大、颈小、杂根少、肉色好的实生苗进行移植……

  这是一个繁琐枯燥的过程,是一个艰辛劳累的过程,但同时,却又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过程,只有具备高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责任心,只有对科研事业怀着极高热情,只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坚持不懈。李绪志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甘薯良种选育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开展工作。在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一个动作他要在试验田里无数次反复地做,一项表格要在田头无数次地填写,每一次,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疏漏,因为任何一个马虎应付的细节,都可能导致一项长期科研工作最终的失败。

  就在普薯6号选育工作进入关键性阶段的时候,从1961年底以来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的李绪志再也撑不住了,他病倒在床上。严重的肺部疾病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他剧烈咳嗽咯出的痰中带着血丝,吃不下、睡不着,怕风怕日,全身乏力,组织上强制李绪志在家休养。这个时候,李绪志只有10个月大的小女儿因用药不当留下了脑膜炎的后遗症……一时间,整个家庭陷入了病魔的困扰之中。

  尽管自己与家人都承受着病魔的折磨,但是,李绪志的心,仍一刻也不曾放下地里的甘薯。在经过短时间的简单治疗之后,李绪志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撑着下了床,戴上竹笠,扛上锄头,拿着笔簿,走出家门,来到田头……

  拖着带病的身体,李绪志在试验田里对植株结薯性状进行调查、观察、登记和选择。尽管精神欠佳,但他还是准确地把那些结薯早而集中、薯蒂及尾根细小无杂根、结薯数3-4个且大小均匀、薯长筒形、薯皮光滑、切口乳汁多而浓、肉黄红色的单株挑选出来。随后,他把入选的株系进行取苗移植。

  酷热的夏天,新移植的薯苗更需要细心呵护。李绪志比爱护自己的身体还更小心地给薯苗盖草遮凉,仔细浇水,合理施肥,除草除虫,他比照顾孩子还更加用心地对待这些宝贝薯苗,有时三更半夜,他都会起床来到田头,观察薯苗的长势。有一天晚上,因过于专注观察薯苗,他不小心摔成了右腿骨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每天都拄着拐杖到试验田里干活。考虑到自己的劳动能力受到影响,为了不影响薯苗的生长,李绪志就说服自己的妻子到田头帮忙。

  终于,薯种选育工作进入到最后的环节。李绪志对后期茎叶和薯块生长状况再次考察,他精挑细选,把那些茎叶青翠、薯块膨大快、大薯率高、品质好、产量高的株系选择出来,供繁殖鉴定。

  1969年秋,普薯3号与新竹头杂交选育的新品种顺利诞生了。该品种是蔓生型,中迟熟,亩产可达5000—6000斤,属中产型,质量较优,晒干率达30%,薯肉香甜,适应性广,水田旱地、夏秋两季均可种植。经过无数艰辛的付出,李绪志终于选育出了期望中的优良新品种,他欣喜地把它定名为普薯6号。

  普薯6号成功选育以后,深受好评,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迅速被大面积推广种植,成为多个省份甘薯生产主导品种之一,并且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之久,40多年来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据省种子总站统计,直至2008年,广东全省范围内普薯6号的种植面积仍达30多万亩。在潮汕地区,上世纪七十年代,普薯6号更一度被称为潮汕人的“救命薯”。

  成功选育出普薯6号之后,李绪志并没有停下脚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一如既往地,为甘薯良种选育默默奉献,不知疲倦。直至退休后,他还时不时会来到农科所,来到地里田头,给其他研究人员提供指导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李绪志在田间选种。

  甘薯抗薯瘟鉴定试验基地。

  南径林内普薯6号收成场景。

  1987年李绪志在汕头粮油学会年会上作学术报告。
特别奖的荣誉他当之无愧

   ——各界人士谈李绪志获奖

  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创立20年来,已经有4000多名各界杰出人士获得潮汕星河奖各类奖项,而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特别奖却是第一次颁发,年近八旬的“番薯伯”李绪志成为获得这一重大奖项的第一人。日前,在普宁市科技局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参会的有关人士均认为这一荣誉是李绪志理所应得的,他当之无愧。参加座谈会的有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评委主任侯发高、揭阳市政协原主席林生耀等,大家在会上纷纷对李绪志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普宁市农业局局长黄潮宏认为,李绪志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选育的普薯6号等甘薯品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估量。

  普宁市果蔬局长吴和原表示,李绪志科技工作成果卓著,事迹突出。一是他在科研工作上有创新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选育的普薯6号优质高产,生命力历几十年而不衰。二是他建立了一套科研创新的体系。从普薯3号至普薯24号,李绪志带出了一条具有延续性的育种之路,为后人选育甘薯品种开辟了科研攻关道路。三是解决了粮食紧张时期群众的温饱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极广,在整个潮汕地区有着很好的声誉。四是他选育的优质薯种被大面积推广种植。总之,李绪志获得特别奖名正言顺,众望所归。

  普宁果树研究中心原主任倪捷茂表示,李绪志从学校毕业出来,就一直从事甘薯育种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他培育的普薯6号等优质薯种对解决粮食紧张时期广大群众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科研成果贡献巨大,应该获得特别奖。

  普宁市农科所原所长、高级农艺师吴卓生表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绪志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潮汕地区的甘薯育种之父。他主导普宁农科所的甘薯育种工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由他选育的普薯系列优质品种被广泛推广种植。李绪志选育的普薯6号历经几十年仍被广泛种植,主要是普薯6号具有种性耐久、适应性强,不论区域、季节都可种植,产品口感好,又滑又甜,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另外他选育的普薯14号在抗薯瘟病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李绪志是学科带头人,为普宁乃至潮汕地区甘薯育种奠定了方向,完全有资格得到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特别奖的荣誉。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贡献

  ——记甘薯育种专家李绪志

  李绪志是潮汕地区甘薯育种奠基人,他把一生的心血全部倾注在甘薯育种上,爱岗敬业,潜心科研,公而忘私,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李绪志在甘薯育种的道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就像一头老黄牛,终日在试验田里埋头耕耘。他始终坚持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开展科研工作,绝不容许出现任何一点马虎。

  甘薯育种的道路上留下了李绪志无数的艰辛。在普薯6号科研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他带病坚持工作。

  李绪志是一个永不知足永不疲倦的探索者,他总是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刻苦攻关,研究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优质品种。

  从1961年开始,李绪志先后育成普薯3号、4号、6号、7号、8号、10号、11号、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19号、20号、普薯125、普薯221、普薯23号等一系列甘薯良种,并且育成了小麦良种“方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种植,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普薯6号在全国南方各省大范围推广种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省每年推广面积都超过百万亩,为解决那个时期潮汕以至全省粮食紧缺、人民温饱的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普薯6号于1978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至2008年全省仍有34万多亩的种植面积,这在育种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40多年来普薯6号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为农民增益达400亿元。

(责任编辑:中国红薯网)
下一篇:

烟薯14

上一篇:

甘薯专家刘作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