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11-67263511

全国甘薯区试甘薯抗病鉴定方法

2010-10-29来源:红薯信息网
核心摘要: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 采用针刺接种法鉴定块根对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抗性强弱。对照品种:以中度感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
采用针刺接种法鉴定块根对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抗性强弱。
对照品种:以中度感病品种冲绳100号作参照。
鉴定方法:
1、鉴定材料的繁殖:采用常规甘薯种植方法繁殖所有的鉴定材料。在收获时每个供试品种选取3块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无伤烂的薯块,仔细洗净,晾干,编号后待用。
2.接种器具的准备:
1)接种针的准备: 取8号医用针头,将学生用橡皮切0.5*0.5见方的小块,再将针头从小块橡皮中心插入,用尺子量取针尖至橡皮的距离,确定为0.5cm。
2)其它物品的准备:消毒一批培养皿、手术刀、剪刀、解剖针、镊子和无菌水备用。
3.病菌分离与保存:①可按常规方法分离致病力强的病菌株系,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冰箱保存。当年分离的病菌当年用,不宜保存时间过长,否则病菌的致病力会下降。②或用当年收挖薯块时田间采集的带病薯块作为室内黑斑病菌分离标样。病标样分离时洗去薯块表面泥土,并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病斑表皮去除,再切取病斑部放入容器内捣碎。加适量水兑成黑斑病孢子悬浮溶液。
按上述两种方法获得黑斑病孢子悬浮溶液后,再选择无病斑薯块洗净切成厚约1cm的薯片,大小以薯块大小定,把切好的薯片放入配好的孢子悬浮液内浸一下,取出薯片晾干表面水分,再放入准备好的经消毒过的10cm直径的培养皿内(培养皿内垫有保湿纸,再在保湿纸上垫细玻璃管架),盖上培养皿,在25℃恒温培养箱内保持相对湿度95%以上培养至薯片表面长满浅灰色的分生孢子,约5~6d。
待薯片长满灰白色的分生孢子后,用无菌水冲洗,配成浓孢子悬浮液备用。将浓孢子悬浮液稀释为1×107 个孢子/ml(或显微镜160倍下每视野40-60个孢子)的悬浮液备用。
3.接种方法与抗性鉴定:  
 用医用注射针头蘸取配好的菌液,穿刺测试的薯块进行接种,每个薯块接种15个点(注意:每针刺1次,针头需蘸取菌液),深度0.5cm。接种后的薯块装入消毒的塑料箱中,加盖消毒纱布,置于25-28的恒温室中,每天上午、下午各用温水浇湿覆盖纱布一次进行保湿。培养10d后,切开薯块测量病斑直径和深度,计算平均病斑直径和平均深度,与对照品种胜利百号相比判定抗性(注意:与本箱对照相比)。抗病表现百分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抗病表现百分率=
供试品种病斑平均直径2×供试品种病斑平均深度
×100
对照品种病斑平均直径2×对照品种病斑平均深度
抗病表现百分率单位为%,精确到0.1%。
根据抗病表现百分率将甘薯黑斑病抗性分为五级。
    高抗(抗病表现百分率≤40)
    抗病(40<抗病表现百分率≤80)
    中抗(80<抗病表现百分率≤120)
    感病(120<抗病表现百分率≤160)
    高感(160<抗病表现百分率)
抗性至少为两年一致的鉴定结果,若不一致以抗性差的为准。
                                 
甘薯根腐病抗性鉴定:
采用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甘薯品种对甘薯根腐病(Fusarium solani(Mart.) Sacc.f.sp.batatas McClure)的抗性强弱。
对照品种:抗病品种:徐薯18、感病品种:胜利百号
鉴定方法:在重病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参试品种于每年6月初栽插于自然诱发鉴定病圃中。每个品种栽5株,三次重复。栽插后40天调查地上部发病情况,并按分级标准分级,计算地上部病情指数。在10月下旬收获并根据分级标准调查地下部发病情况。计算地下部病情指数。根据地上、地下部病情指数的平均值确定品种抗性。
地上部分级标准:
0级:看不到病症;
1级:叶色稍发黄,其它正常;
2级:分枝少而短,叶色显著发黄,有的品种现蕾或开花;
3级:植株生长停滞,显著矮化,不分枝,老叶自下向上脱落;
4级:全株死亡。
薯块病级按以下标准确定:
0级:薯块正常无病症
1级:个别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10%以下),地下茎无病斑,对结薯无明显影响。
2级:少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10-25%),地下茎及薯块有个别病斑,对结薯有轻度影响。
3级:近半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25.1-50.0%),地下茎和薯块病斑较多,对结薯有显著影响,有柴根。
4级:多数根变黑(病根数占总根数的50以上%),地下茎病斑多而大,不结薯,甚至死亡。
病情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病情指数单位为%,确定到0.1%。
根据病情指数确定种质甘薯根腐病抗性。
    高抗(病情指数≤20)
    抗病(20<病情指数≤40)
    中抗(40<病情指数≤60)
    感病(60<病情指数≤80)
    高感(80<病情指数)
抗性至少为两年一致的鉴定结果,若不一致以抗性差的为准。。
 
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性鉴定:
采用甘薯茎线虫发生重病地进行病地自然诱发鉴定,鉴定参试品种的甘薯块根对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的抗抗侵入性强弱。
感病对照品种:栗子香
接种体制备:在3月上旬用甘薯薯块打孔进行甘薯茎线虫的繁殖,栽种时切块放入每穴中。
接种方法与抗性鉴定:在专用病圃地,接种体充足时,穴施,然后栽苗。必须栽春薯,每个品种小垄单行栽5株,三次重复。植株生长期140--150d收获,每个薯块横切两刀,调查茎线虫病的危害程度。
薯块病害级别按以下标准分级
0级:无病
1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1/4以下。
2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1/4至1/2。
3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1/2至3/4。
4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3/4以上。
病情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4—最高病级数。
病情指数单位为%,精确到0.1%。
计算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防治效果单位为%,精确到0.1%。
根据防治效果,将鉴定品种抗甘薯茎线虫病性分为五级。
    高抗:(防治效果>80)
    抗病:(60<防治效果≤80)
    中抗:(40<防治效果≤60)
    感病:(20<防治效果≤40)
    高感:(防治效果≤20)
抗性至少为两年一致的鉴定结果,若不一致以抗性差的为准。
 
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
采用室内接种鉴定,鉴定参试品种的甘薯块根对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的抗扩展性强弱。
感病对照品种:栗子香
具体步骤:
1.线虫分离:从病地取带虫薯块,用浅盘法将线虫分离出来备用。
2.参试品种准备:将需进行鉴定的品种,每品种准备三块中等大小的薯块,清洗后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消毒后置于消毒过的塑料箱中备用,用高感品种栗子香做对照。
3.线虫消毒:将分离出的线虫用400目筛网过滤,用无菌水清洗三次,放入预先配好的青霉素+链霉素的消毒液中,消毒5min,再用无菌水清洗三次,配成200条/1ml 线虫的悬浮液备用。
4.接种鉴定:用直径5mm的打孔器在每薯块中部打孔,用消毒过的移液器将200条线虫打入孔中,再切下一小段薯条放置于孔口,用石蜡将孔口密封,放入消毒过的塑料箱中,置于25℃室温下培养45天,进行调查评价。
5.调查评价:45天时将鉴定薯块取出,从打孔处切开,量取薯块横切面上薯块的直径和线虫扩展大小,计算薯块横切面的面积与病斑面积的比值。再将薯块沿中心点纵切,量取薯块纵切面上薯块的长度和线虫扩展的长度,计算薯块纵切面的长度与病斑长度的比值。分别计算横切面和纵切面的防效,以横切和纵切面平均防效进行分级,评价品种的抗感特性。
防效计算:
品种横切防治效果=
对照横切面比-品种横切面比
×100%
对照横切面比
品种纵切防治效果=
对照纵切面比-品种纵切面比
×100%
对照纵切面比
品种平均防治效果=
品种横切防效+品种纵切防效
 
2
分级标准:
高抗:平均防效≥80%;
抗病:平均防效在60.1%-80%;
中抗:平均防效40.1%-60%;
感病:平均防效20.1%-40%;
高感:平均防效≤20%;
 
南方薯区病害抗性鉴定方法
薯瘟病抗性鉴定方法:
甘薯品种(系)与薯瘟不同菌系互作中对Ⅰ型菌抗性主要表现为质的差异。多数情况下仅表现高抗和高感两个级别,且对温度要求不严;对Ⅱ型菌抗性表现为量的差异,属高温型菌系,因此,在对品种(系)进行抗薯瘟性评价时,应当分菌系进行抗性鉴定,才能客观反映同一品种在不同薯瘟区种植的抗性表现。
对照品种:抗病品种为湘薯75-55;感病品种为新种花。
病菌的分离与保存:应用常规方法分离出病原物,筛选出致病力强的菌株在常温下无菌蒸馏水中保存,维持时间约1年。
接种体制备:选取I群(闽)和II群(粤)常用代表菌株,使用前经TZC (培养基中含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的浓度为 0.005%)平板上,于28℃下培养3d后出现典型致病菌落,划线挑取致病性菌落,转移至 PAS斜面上,在 28培养约36h长满菌苔。每管加无菌水 5 mL,振摇成悬液,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至含有150ml液体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瓶口包扎4层纱布,置于150r/min下振荡24~36h(发酵正常的摇培液为乳白色、气泡多,用针筒吸取1ml浸注接种到烟株叶片上,12h后出现褐色坏死斑,证明该菌具侵染性。)配成浓度为3×109cfu/mL的菌液,备用。
抗性鉴定:在隔离条件下分别设置Ⅰ、Ⅱ型菌病圃,Ⅰ型菌可在每年6~9月份接种,Ⅱ型菌宜在7~8月份高温季节接种,将参试品种苗茎新鲜剪口浸入菌液里约20min,取出栽入畦土,每重复栽苗7~9株,每品种重复3次,以新种花为感性对照;湘薯75-55为抗性对照;栽后15~20d经常浇水保湿,栽后2~3个月份(感性对照新种花全部死亡)时,根据分级标准,逐株调查地下部病情,并剖茎检查维管束变褐程度,记载枯死株数(对Ⅰ型菌抗性鉴定设盆苗剪叶接种作参考)。
病情分级标准:
0级:植株正常无病。
Ⅰ级:拐头维管束变褐,薯块受害不明。
Ⅱ级:茎维管束褐变扩展及地上部,薯块受害1/4内。
Ⅲ级:拐头腐烂少结薯。
Ⅳ级:植株枯死。
n为各级病株数;N为参试总株数
Ⅰ群菌株盆苗剪叶接种鉴定:将薯苗栽于无病盆土中,每盆3株,每个材料5盆。待薯苗返青后在薯叶1/4处剪下叶尖,剪刀每浸一次菌液剪1片~2片叶直至接种完毕。接种7d~10d后再逐片叶进行病斑长度调查(以叶脉变黄褐色并有细菌溢出为发病),根据病斑大小确定病级。
病 级
     
0
叶片正常,剪口无病
1
剪口处叶脉变黄,病斑扩展不到叶片的1/4
2
病斑沿叶脉扩展及叶片的1/4--2/4
3
病斑沿叶脉扩展及叶片的2/4--3/4
4
整片叶发黄,凋蔫或脱落
病情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DI —— 病情指数,%
xi   —— 发病级数
n—— 各级感病株数
n —— 调查总株数
4 —— 最高病级数
病情指数以%表示,精确到0.1%。
抗性评价:
高抗(HR):病情指数0~10
抗(R):病情指数10.1~25.0
中抗(MR):病情指数25.1~45.0
感(S):病情指数45.1~70.0
高感(HS):病情指数70.6~100
 
 
甘薯蔓割病抗性鉴定方法:
目的要求:病菌侵染方式及表现症状与自然田间发病近似,人工接种达充分发病对照感病品种病情指数>90以上。
1、供试菌种:
菌株经单孢纯化后保存在4℃冰箱里,每4个月定期转管1次,使用时划线到含链霉素平板上,挑取具镰刀菌特征的菌落,移入PSA斜面上。置于30℃下培养4~5d长满菌苔。将麦粒加水煮沸5min后,装入300ml的三角瓶,经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将斜面上菌苔移入麦粒培养基扩繁,然后配成浓度为3*107孢子数/ml悬液。菌株培养过程要经常检查及时淘汰被细菌、黄曲霉、青霉菌等污染的培养物。
2、接种试验:
选择沙壤土为病圃,将参试品种苗茎新鲜剪口浸入菌液里20min左右。取出载入病圃,每重复栽苗7~9株,每品种重复2~3次,分别以新种花和金山57为抗感对照品种,栽后7~10d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3、病情调查:
接种4周后,逐株挖根剖茎检查维管束变褐程度及计数枯死株。如遇多雨季节常与细菌性黑腐病,茎皮褐腐病等混合发生,调查尽可能将其它病害区分。
3.1病情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
    00.0)级:无病
   Ⅰ(0.1)级:地上部生长正常,茎基部维管束变褐在3cm左右。
Ⅱ(0.2)级:地上部基本正常,茎基部维管束变褐在1/4左右。
Ⅲ(0.5)级:茎基部叶片变黄,维管束变褐在1/2以上。
Ⅳ(0.8)级:植株叶片多数变黄枯死,茎部维管束变褐扩展及顶芽。
Ⅴ(1.0)级:全株枯死。
感染指数=
0.1×nⅠ+0.2×n+0.5×n+0.8×n+1.0×n
×100
N
n为各级病株数;N为参试总株数
3.2抗性评价标准:
     高抗(HR):病情指数0.0~20.0
     抗(R):病情指数20.1~40.0
     中抗(mR):病情指数40.1~60.0
     感(mS):病情指数60.1~80.0
     高感(HS):病情指数80.1~100
 
甘薯疮痂病抗性鉴定方法:
采用病圃接种法鉴定甘薯植株对甘薯疮痂病(Elsinoe batatas Jenkine et Viegas 和Sphaceloma batatas Sawada)的抗性强弱。
对照品种:抗病品种为广薯88-70、广薯111;感病品种为新种花、广薯79-15。
接种体制备与接种方法:从病圃中取带病斑的茎蔓,剪为1-1.5cm长的节段。每瓶称取25g,装入300ml的三角瓶中,加无菌水150ml。振荡2hr后取滤液用血球计数器测定孢子数。将悬液调节为3×104个孢子/ml的接种液,于傍晚或雨后对薯苗喷雾接种。每小区栽苗12株,每品种重复3次,接种30d后调查病情。每小区调查20-25个分枝,以发病高峰后的调查结果作为品种抗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植株病害级别按以下标准确定:
病 级
    
0
无症状
1
茎或叶有少数病斑,叶片能正常展开
2
分枝上的1/3叶片受害皱缩
3
分枝上的1/2叶片受害皱缩
4
新梢畸形,嫩叶卷皱
5
顶芽枯死或受损,叶片严重扭曲或变黄脱落
6
分枝上病斑密布,枯死或叶片全部脱落
病情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DI ── 病情指数,%
n x ── 1至6级各级相应的发病株数
N ── 供试总株数。
病情指数以%表示,精确到0.1%。
根据病情指数确定种质甘薯疮痂病的抗性,分为五级。
1    高抗(DI≤10.5)
3     (10.5<DI≤20.0)
5    中抗(20.0<DI≤30.5)
7     (30.5<DI≤50.5)
9    高感(50.5<DI)
抗性至少为两年一致的鉴定结果,若不一致以抗性差的为准。
 
蚁象抗性鉴定:
采用暗箱喂养法鉴定甘薯薯块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 Fab.)的抗性强弱。
对照品种:感虫品种:广薯88-70、
虫源饲养:在隔离箱的薯块中放虫,1-2个月后不断补充新鲜薯块,经3-4月便可培养出鉴定用的大量成虫。
鉴定方法和设备
100-200g重薯块,每份材料选三个薯块作为三次重复,置于67×41×18(CM)的网箱中,平均每个薯块放3-4条蚁象成虫,自由为害。箱底铺4cm左右的沙。为防止薯块干燥,试验初期喷水2次。鉴定的材料每个薯块都有1个对照种薯块作对比,使鉴定的材料与对照品种有同等的机会供蚁象为害。网箱盖上黑布,模拟成虫在土壤中的黑暗环境。当对照品种为害至60-100%时进行调查鉴定。
薯块受害级别按以下标准确定:
0级    薯块没有受害。
1级    薯块受害率0.1-10%。
2级    薯块受害率10.1-30%。
3级    薯块受害率30.1-60%。
4级    薯块受害率60.1-100%。
平均各重复的受害级别,甘薯蚁象按以下标准确定:
    高抗(受害级别=0)
     (0<受害级别≤1.0)
    中抗 (1.0<受害级别≤2.0)
    感病(2.0<受害级别≤3.0)
    高感(3.0<受害级别)
抗性至少为两年一致的鉴定结果,若不一致以抗性差的为准。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烟薯14

上一篇:

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表(2008年3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1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